在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数字治理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已成为促进市场统一和高效运作的关键因素。党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公共资源交易数字治理提供了明确方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 更好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实施方案》,公共资源交易数字治理需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改善营商环境、增强监管能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方面实现重大进展,从而促进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
数据采集、传输的问题
数据上传监测是指国家采用系统分析与人工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平台产生的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向国家平台上传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覆盖面以及平台运行维护情况等5个方面进行监测。2024年以来,通过河南省在线监管平台每日数据传输情况反馈,南阳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数据传输情况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
一是与国家数据规范不一致。2024年10月中旬以前,市(县区)14个交易平台存在3种不同的交易系统,与国家统一数据的规范性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对接不规范直接影响到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甚至造成交易环节缺失问题。
二是基础数据填写不规范。存在中标金额、类型、费率填写错误,如万元和元金额单位类型选择错误以及未填写金额等;存在编码填写不规范,如统一交易标识码、主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交易平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未按照规范编写。
三是业务管理层面把关不严。存在必填字段为空现象,如中标供应商代码、中标供应商名称、金额类型、监管人、招标项目编号或相关标段(包)编号等为空。
四是技术层面对接不畅。存在同一公告链接多次上传,在数据上传中各标段项目公告共用一个公告链接,未按照项目交易类型对应的接口上传问题,如把政府采购交易类型数据传输到工程建设交易类型数据接口。
解决数字质量问题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南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市县两级数据传输问题整改会议,确保数据传输及时、高效、准确。
一是对标国家数据标准,搭建市县一体新平台。采用“市县分担、一次建设、分批支付”的建设方式,集聚全市3年的交易平台建设维护费1400万元,建设了功能完备、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的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一网通”平台,实现市本级和13个县市区中心“一体化”运作,向上对接国家中招协服务平台、省公共资源交易在线监管服务平台等9个系统,横向对接市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信用南阳、电子保函系统等18个系统,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交易数据集中发布、实时互通。
二是实施全链条智能化布控,堵塞市场主体交易信息出错漏洞。积极对相关信息系统前端功能进行改造,包括预警提醒、功能新增、功能修改、功能删减,对系统后端数据库进行同步优化,达到自动检测、自动预警,整合更改数据库表,核验数据项,修改变更数据标识码、数据结构、编码规则,确保数据采集录入的符合性和关联性,源头上堵塞数据传输信息出现漏洞。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筑牢数字治理风险防控篱笆。出台了《南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关于解决数据传输问题的五条措施》。要求各县市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务必高度重视,织密防护网,前置把关,市中心每天建立问题台账,归纳分类,通报下发。截至目前对8个县区中心运维人员因技术处理不当进行提醒并口头警告,累计通报34次。要求代理机构严格按照要求填写项目注册、分包、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结果公告等环节的基础数据内容,建立代理机构信用评价体系,针对代理机构出现错误的,给予扣分公示。截至目前对9个代理公司数据传输不及时或不准确进行信用扣分。对于信用评价较低的代理机构,建议南阳市发展改革委限制代理机构进场交易。
通过聚焦数字治理,每日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达到100%的占比不断提高,四大类交易数据传输的及时性由9月份的55.14%到现在的99.78%,准确性由9月份的78.08%到现在的95.52%,全面性达到100%,数据覆盖面覆盖到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四大类业务。南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数据治理工作获得河南省发展改革委领导的高度评价。
数字治理的高质量应用
对数据采集、传输的高效治理,为数据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通过交易全程、主体行为、服务工作、运维管理等方面进行大数据综合比对分析,多维度、多角度分析交易重点关键环节中的公开、公平、公正情况及办理效率、满意度等,提供出地方各行业、各企业和市场经济、民生环境情况的变化、发展趋势,给政府对地区发展的政策扶持、招商引资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帮助。
一是交易过程可视化。通过可视图按照交易类别对交易过程进行统计,展示公告发布数、文件备案数、文件上传下载数、项目开评标数等。2024年市本级交易金额同比下降48%,全市(含13个县市区)共完成工程建设招投标中标合同金额同比减少55.47%。房建类同比减少61.76%;市政类同比减少31.98%;交通类同比减少69.49%;水利类同比减少49.58%;其他类(含医疗卫生、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信息技术等)同比减少55.54%。通过对交易数据分析,为政府对经济工作的决策提供助力。
二是服务工作高效化。通过大数据平台采集服务工作环节、核查流程、核验时间、核验历时等数据资源建立评价标准,算出每个环节的服务工作效能指数,指数越高说明该环节工作效率越高,降低其交易成本。南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广以电子保函替代保证金服务,实现在线提交、在线查核;大幅压缩现金保证金及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退还时限,常年保持最快10分钟内,一般情况下1/4个工作日内退还的最优水平。
三是预警分析自动化。深入挖掘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绑定陪标关系、轮庄围标关系等,分析各个市场主体之间是否存在勾兑、抱团等行为,分析投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与招标人、招标人与评标专家、中标人与代理机构、中标人与评标专家等不同组合模式的行为分析,获取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对电子投标文件雷同性分析,分析投标人在制作过程和头标文件内容上的相似性,提供交易活动中违法违规线索。2024年累计归档业务电子档案702宗(政采309宗,招标投标295宗,国有资产交易98宗)。配合纪检、公安等部门调阅档案累计39宗。
四是对专家行为分析精细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专家评委采取三合一监控,即评标区整体监控、面部监控、评标系统操作监控,对专家评委对不同投标人打分的离散度分析,量化分析专家评委的专业水平和是否存在倾向性评标。分析专家评委在评审过程中每个环节停留时间,量化分析专家评审态度和是否有异常停留行为。通过“微表情识别”系统,预判专家老师的异常行为,自动存档。2024年完成1532名专家在线考核工作,对13名迟到专家进行预警公示。
公共资源交易数据治理工作是一个涉及数据采集、分类、推送、共享、应用和监管等多个环节的复杂系统。下一步将深度应用前沿技术,上线全新数字化交易见证系统,打造全要素数字治理新业态,树立行业新标杆,确保各项交易数据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确保数据传输及时、精准、高效,为事后完整回溯提供支撑。要进一步对各类交易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研判,为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调取提供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推动南阳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