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营商环境创新行动部署,进一步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提质增效,泰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市交易中心”)以数智化转型为抓手,全面推进全周期电子档案智能归档应用建设,着力构建“安全规范、高效便捷、互联共享”的电子档案管理新格局,在优化服务流程、降低交易成本、保障档案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聚焦数字转型,实现档案管理全程电子化
面对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存在的成本高、效率低、易损坏、存储难等现实问题,市交易中心以被列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档案研究成果推广试点单位为契机,全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通过实施不见面开标、在线评审、远程异地评标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全面打通项目从进场登记到合同签订的全流程电子化通道,实现档案资料实时存储、即时归集。截至目前,市交易中心累计完成各类交易项目(标段)18964个,仅纸张和装订费用就为各方交易主体节约成本约560万元,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档案管理效率与服务体验。
强化系统建设,提升智能归档服务水平
市交易中心持续优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功能,构建起覆盖项目全周期、全链条的智能归档体系。系统集成档案资料自动归集、一键归档、智能检索、线上借阅等多项便捷功能,招标(采购)人可通过系统在线提交档案借阅申请,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目标。系统上线以来,已完成5856个项目(标段)电子档案的在线归档,累计为交易主体提供线上借阅服务89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依托先进技术手段,实现了交易全过程“来源可溯、去向可查、全程留痕”的闭环管理,市交易中心可配合行业监管部门实时调取交易项目全链条信息数据,有效支撑案件调查及投诉处理,为行业监管部门开展精准监督和高效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市县协同,实现电子档案全域覆盖
市交易中心积极构建“市级统建、县区应用”的集约化管理模式,通过统一系统平台、数据规范,搭建起全市一体化的电子档案资源库,有效打破了数据壁垒,实现了市县两级电子档案数据的实时同步、互联互通,通过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利用效率,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档案管理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协同水平。
突破技术壁垒,率先完成信创适配改造
市交易中心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信创适配与迁移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交易平台信息系统的国产化改造及服务器迁移,实现系统管理端、评标评审端和用户客户端的全面适配,成为全省首个整体完成改造任务的地市。此次信创改造覆盖交易平台各核心业务系统,通过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和产品,全面提升系统软硬件的自主可控水平,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兼容性,为电子档案的长期安全存储与高效管理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注重标准安全,筑牢电子档案管理基础
在推进电子档案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市交易中心高度重视标准化引领与安全保障工作。一方面,严格遵循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规范要求,积极推进《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电子档案管理应急处理方案》《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管理权限设置规范》等配套制度编制,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另一方面,持续强化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完善交易平台数据管理和网络安全制度,印发《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办法》《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等制度规范,加快构建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机制。通过标准化建设与安全防护双轮驱动,切实保障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与安全性。
下一步,泰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继续围绕全周期电子档案智能归档应用建设目标,聚焦关键环节,强化责任落实,持续优化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努力打造更加安全规范、高效便捷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环境,为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公共资源交易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