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云南师范大学纪检监察学院建设项目-监理”项目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工作顺利完成。该项目以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主场、湖北省交易(采购)中心为副场,是全国首个按照国家最新标准由省级中心合作开展的跨省项目,也是云南与湖北跨省常态化合作协议签订后的首个落地项目,更是湖北深化“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国家试点改革的具体实践。
远程异地评标是打破地域壁垒、优化资源配置的创新举措,其核心在于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优质专家资源跨区域共享,有效杜绝“评委变常委”,筑起防人情干扰、防利益输送的坚实屏障,从机制上保障招投标公平公正。
2025年8月8日,武汉、广州分别作为主场和副场,顺利完成国家远程异地评标新规则标准下的全国首个跨省合作项目。中国招标投标协会执行副会长、首席专家李小林指出,此次实践充分验证了国家远程异地评标新规则标准体系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9月底,湖北省黄冈、随州等地区作为副场,安徽省宣城、滁州作为主场,又先后成功开展了跨省域市州之间远程异地评标。截至10月底,湖北省各级中心已经在国家技术标准下完成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共计15个,交易金额合计2.47亿元,湖北省也成为首个主副场均能满足远程异地评标国家技术标准的省份。
作为在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上首个实现技术标准适配的省份,湖北完成了远程异地协调系统的升级改造以及远程异地评标室席位制改造,在满足国家技术标准前提下,既可作为副场配合安徽、云南完成项目评审,又能以主场身份联合广州实现标准落地,形成在全国范围可复制的“跨省协作样本”。
目前,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标准化已展现多重效益:在资源配置层面,打破专家资源地域分布不均格局,使偏远地区项目也能获得优质专家支持;在成本控制层面,通过“就近评审”减少专家交通、住宿等开支;在监管效能层面,全程留痕的数字化流程与主副场分工监督机制,进一步提升了评审透明度和监督效率。
湖北省交易(采购)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湖北省将积极拓展跨省合作版图,与更多兄弟省市建立协作关系,扩大专家资源、技术方案共享范围。随着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与协作网络的持续拓展,远程异地评标将加速打破招投标领域的地域分割,推动要素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注入新动能。